返回

卧马沟的冬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六章0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写下的三个黑字,这是压在他们心头,背在他们身上的三座大山呀,谁背的动大山?

    心焦力竭的耀先月儿回到崖口,不干别的,先轻轻款款地把背贴了字的黑夹袄从身上慢慢地脱下来,生怕把上面写了黑字的白麻纸弄揉碰掉。脱下来之后,月儿再小心在把两件衣裳平展展地叠起来,放在炕角里,那小心在意的样子让人觉得他们收藏起的是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而不是压在心上让他们喘不过出气,直不起腰,如山一样沉重的大羞辱。耀先月儿把背字的黑夹袄脱下,平展展地叠放好,再换穿上一件衣裳,这才长长地哀叹出声音来,才相互帮搭着手做起饭。

    月儿站在案边和面,耀先坐在锅灶门前拉响风箱。如果心头不是压着山一样沉重的羞辱,他们也会像别人一样,回到自己的窑里在向晚黄昏的暮色里,在炊烟缭绕暖意融融的气氛里开开心心地说几句温存体贴的心里话,把劳动的困顿从身上提擞掉。但是他们没有那样的情绪,他们和常人不一样,他们的心早就在黄连苦水里浸泡的再没有了别的味道,除了苦味还是苦味。他们已不是在生活着,而只是苟延残喘地活着。对未来,他们再也不抱任何的期望,只是乞求着不要有更大的灾难降临到头上来。这就是他们的心境,灰败到无以复加的程度,那里还能说出来温存体贴的暖心话。窑里只有“叭哒叭哒”的风箱声。

    新生今天没有随大拨人去翻地,而是驾着犁早早地到下河滩犁地去了。犁地的活是副队长李天喜派给他的,自从上次挨了乱人的毒打,天喜就有意想法另给新生派一样活,尽量不让他和大帮人在一起,不让他和许春娥郭土改他们在一起,年轻人性子硬,火气大,说不定那句话不对劲,再惹出事情。有了事情吃亏的总是新生,天喜不愿看到新生总是被人欺负。李天喜也和他父亲李丁民一样有同情心。

    新生上次挨了打,一天都没歇,第二天就肿着脸又扛着翻地的钢锨从坡道上下来,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天喜另给他派了犁地的活儿。不在一块地里干活,看不见郭解放兄弟和许春娥等人的横眉冷对,也看不到父母受气时的可怜。眼不看心不烦,看不见这些新生心里也好受一些,也有了干劲,犁地的时候数他跑的欢势。别人慢慢悠悠扶着犁在地里走一趟,他甩着鞭杆就要在地里走一趟半。拉犁的骡马也像是和他使志气一样,粗大的鼻孔里喷吐着一股股粗气,甩着脖子上长长的鬃毛,用肥厚的肩胛扛挽起木犁夹板奋力向前,闪闪发亮的犁铧引导着木犁深入土层,秋天的黄土就像水一样翻卷起来,湿润的泥土散发出浓郁的芬芳。

    把犁扎在地脚头的几个上了些岁数的人,看着新生那个虎势劲,都夸赞说:这小子将来能出息成一个好庄稼把式,只是可惜生在那样一个家庭里。人们在夸赞之余又为新生感到惋惜,这么劳干实数的年轻人要是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谁能另眼看待?

    新生犁了一天地,下工扛着犁杖从河渠上往回走的时候,听从河渠上走过来的另一伙人说:他的父母又丢人现眼地让出了洋相,脊背后面让贴了字。新生稍稍平复了的心又一下激怒起来,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那一伙可恶的家伙欺负他的父母。在新生心里至亲至爱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勤劳善良本分的人,他们已经遭受了那么多苦难和凌辱,为什么那些人还要无休无止地欺负他们呢?父母能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咽,他不能。年轻人刚愎自用的血气直往他脑子里冲。新生抡起手里的皮鞭向红骡子油光的脊背上狠狠地抽打下去,在下河滩犁地的时候他都没有下过这么狠的手。无缘无故挨了鞭子的红骡委屈地嘶叫一声,挣脱缰绳奋力地向前跑去。邪火攻心的新生肩膀上背扛着犁杖,手里狂舞着鞭子,就不顾一切地向前追去,好像前面奔跑着的不是和他搭伴辛辛苦苦拉了一天犁的红骡,而是欺负糟蹋他父母的郭解放许春娥之流,他恨不得追上去再狠狠地抽几十鞭子,把窝憋在肚子里的火气好好地出出。识途的红骡从沟口奔上来,就直接进了窑圈。当着饲养员李丁民大伯的面,他不能再随意地往红骡身上抽鞭子,他就在空旷的场子上甩几个响鞭,这才气狠狠地向崖口上走去。

    走进窑门,在暮色黄昏里,新生看见站在案边和面的母亲和坐在锅灶门前拉风箱烧火的父亲正好都脊背对着窑门,在他们脊背上一如往常是一片平展展的自织土布,上面没有羞辱人的白麻纸黑字。新生松懈地出一口气,他以为又是有人和他逗闷子哩。

    月儿没有回头就知道是儿子下工回来了,儿子咚咚响的脚步声离好远她就能听的出来,月儿没有回过头,却用只有母亲才会有的温柔的声音轻轻地说:“回来咧,等你爹把锅烧滚咱就下面。”月儿不管心里有多烦多苦,只要看见儿子,心里就会好受一些,即是还有痛苦,也会尽量地掩饰起来,她不想让儿子过早地跟上自己遭受磨难,不想让儿子过早地背负起沉重的十字架。

    新生想帮着爹去烧火,但是爹稳稳地坐在锅灶门前不动,不给他腾让地方。和月儿一样,耀先对儿子也是百般的呵护,他总是觉得新生还是一棵嫩芽子,宁可自己苦点累点,也轻易不把家务撂给儿子。新生插不上手,就在炕沿上坐下

第二十六章02(4/7),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